首页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重磅发布|《北外国际学校关于儿童教育的10条措施》

时间:2023年03月08日

北外国际学校从全球维度、整体学校、全程课程研发自身的教育谱系,探索国际化办学的路径依赖,从基本概念、组织结构、学术内涵和实施策略着手,解读教师、课程、学生维系在一起的教育意蕴。


北外国际学校战略发展研究小组,积极探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家校社教育全面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评价指标等关键要素,对国际幼儿园和小学低段的儿童教育提出了以下10项发展措施:

1.从全球视角并面向未来社会设计适合儿童的校园文化布置、教学场景布置和教学话题。

2.从如何面对“陌生人”来推进道德教育,以适应正在成长的儿童逐步从适应熟人社会向适应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从小培养儿童处理人际关系的技术,直面成人社会的人际疏远、紧张甚至道德冷漠,教导儿童如何面对无助、孤独等道德危机。

3.使用全球幼儿教育资源,设计国际幼儿园幼儿一日常规、幼小衔接课程。综合全球素养和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教育资源,融合我国国家课程,精心设计小学低段的系列课程和实施方案。

4.坚守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定,包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小衔接指导意见》《3—6岁儿童学习指南》《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2022版)》,并以此作为幼儿教育和小学低段教育的底线,坚守儿童教育的基本规则:“身体和感官学习”是低龄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活动教学是低龄儿童教学的主要模式。

5.整体学校”理念强调全球素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全球公民不是开设公民课程,也不是一系列分散的观念或主题,不单是某一位教师的责任,也不是向儿童传授一套标准答案,这是一个在实践中建构的“生成性过程”,这个过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目标、有框架并有具体“路径依赖”的“精心安排”。

6.将儿童哲学教学法作为根本方法,重点要为儿童创设被倾听、被尊重、被重视的环境,要提供与儿童年龄和身心发展相匹配的刺激物(图片、故事、绘本、玩具、活动等),围绕“刺激物”来讨论问题、开展活动教学,研发开放的、即时生成的、可持续的课堂,使儿童获得接触全球化和感受未来社会可能性的机会。

7.重视语言学习的价值,儿童教育要把重点放在语言表达上,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阔儿童的全球视野,从幼小的心灵中埋下全球素养的“种子”。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儿童好表达、好表演,重视自己作品等特点,不断提高全体儿童的学习效能。

8.营造崇尚阅读的学校氛围,寻找指向未来社会和全球化并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读物,开发文本、漫画、绘本以及多媒体读物、数字资源,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有计划训练和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

9.建立认知测试、口头表达、才艺表演、档案袋展示的评价模式,依据“探索世界、分辨视角、交流观点、采取行动”全球素养和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动态逻辑,开发和完善儿童发展评价体系。

10.融合外教和中教教师团队,开展全球维度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活动,推进全球素养、全球胜任力理念和行动落地,整合全球教师教育资源来推进全球素养目标的分步实施。



北外国际学校战略发展研究小组

执笔:林卫民(国家督学、研究员,校长)



热点新闻